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评论解析  |  学习资料  |  视频播报党群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十九大主题征文
领航新征程 走进新时代
2018-01-29 | 供稿:桂伟民 】【打印】【关闭

  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候,坐在报告厅的我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由心底而生。之后当总书记讲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我即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又为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不充分、生活不那么美好所感到充满继续奋斗的动力。作为一名研究生,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勇敢担当,抓住时代给我们的机遇,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内心深处的呐喊。

  立志不忘初心 奋力逐梦前行

  三字经中第一句就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懵懵懂懂的我们出生在一个中国改革正在接受考验的年代。充满敌意的外部环境,是同中国的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密切相关的。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南海上空飞机被碰撞、台独势力的崛起与叫嚣无不刺激着幼小的我的内心。四个现代化建设精神引导着我幼小的内心,当小学班主任问道你长大了想要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会很正式的回答到,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不仅仅是我,这是我所处的年代的同龄人所共有的一个理想,成为科学家,让中华民族的科技实力不断进步,让伟大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此时此刻每一个同龄人的初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当总书记讲到这里时,回首自己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又从一名共青团员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这十几年所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是不是遵从着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家,提升中国的科技水平的年幼初心,由此又想到,这十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中华民族,是不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天宫常驻太空,蛟龙探秘深海,天眼愿望银河,悟空探测明暗,墨子解密量子,这一系列科技进步正式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结果。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是不是能够沿着前辈的脚步,在初心的引领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摆在我们青年共产党员面前的考验与历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队。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在科研生活中表现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对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最好诠释。奉献的多、索取的少,坚持的多、放弃的少;努力的多,抱怨的少,这不仅仅是一名研究生党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为了自己的初心所奋斗的必经之路。奋力逐梦,逐的是自己而是的科技报国之梦,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不是一个为了执政的政党,也不是代表部分人群的政党,它是一个把民族使命,民族利益放在肩上的使命政党,党的使命也是每一个党员的使命。当个人理想与党的使命、名族理想高度契合,奋发图强,奋力逐梦岂能轻言放弃?

  潜心科研创新 科技造福社会

  科研创新是提升科技能力之根,而在以前更多是集成型或者应用型的创新,因为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还不是特别到位,也不够重视。做科研几十年磨一剑,这种原始创新,如果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是很难做到世界前沿的水平的。青年一代要接过原始创新的接力棒,党和国家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远好于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氛围和环境,但是从自身来讲,能不能潜心科研,能不能把自身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是我们青年一代去需要证明的。信念引领科研,党建促进创新,潜心创造历史,汗水铸就希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技的进步已远远超过了儿时初心所想的强大祖国,因为科技的进步也真正的惠及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移动支付、北斗导航、智能医疗、高速网络,每一项科技进步的意义,都能体现在不充分发展的弥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目标,也是科技工作者工作的指向。科技的提升所带来的幸福感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也是真真正正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国之重器还是生活必需,每走一小步,都是民族发展史的一大步。

  潜心科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清贫,抵得住诱惑,忘得了过去,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做科研,把个人的、国家的、民族的使命集于一身,把名利抛在脑后,以一种革命的精神去看待在新时代下自己所面对的局面,把造福祖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的不竭力量之源。位卑未敢忘忧国,潜心科研,造福社会,努力把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熠熠生辉。

 

  作者:桂伟民(2015博1班党支部)

文档附件

中国科学金属院研究所党办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电话: 024-23971507  邮箱: office@im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