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2021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通知
 
2021-01-22 | 文章来源:人事处        【 】【打印】【关闭

各位在站博士后、青年博士科研人员、应届博士毕业生: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近日发布了《关于开展2021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1〕6号)以及《2021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申报项目主要包括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派出项目、学术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等。各项目的主要内容及申报时间要求通知如下,申报条件、遴选程序等详见附件

  一、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优秀的外籍(境外)和留学博士来华(回国)在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

  2021年度计划资助500人以内。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资助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博士后设站单位配套资助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自2020年起,试点对世界排名前30名的高校(申报系统中已列出)的留学回国和外籍拟进站的博士毕业生,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先到先得、直接资助”的遴选方式。本年度计划资助150人(其中留学回国博士100人、外籍博士50 人),资助名额用完即止。申报时间: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第一批申报截止日期为4月15日,第二批申报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二、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

  面向优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派出人员在国(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时间须不少于12个月,在国内派出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时间须不少于6个月,在站时间累计不少于24个月,最长不超过6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资助派出人员每人3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付其在国(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生活开支、住房补助、社会保险及往返旅费等。获选人员在国内派出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的工资待遇等由派出单位按照本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有关规定执行。

  2021年计划资助100人。申报时间2021年2月1日-4月15日。

  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面向优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赴国(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21年度计划资助100人,资助经费为每人2万元。

  申报时间2021年2月1日-10月31日。第一批申报截止日期为6月30日,第二批申报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

  四、香江学者计划

  面向内地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未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在职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博士毕业3年以内)。选派到香港指定的大学,在港方合作导师的指导下,以港方大学合约研究人员的身份开展博士后研究,为期2年。2021年度计划资助52人,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

  申报时间2021年2月1日-4月15日。项目岗位在申报系统中列出。

  五、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面向内地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未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在职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博士毕业3年以内)。选派到澳门指定的培养单位,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在澳门优势专业领域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

  2021年度计划资助25人,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澳门元和30万元人民币。

  申报时间2021年2月1日-4月15日。项目岗位在申报系统中列出。

  六、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面向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未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在职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博士毕业3年以内)。选派赴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

  2021年度计划资助40人。中方资助每人30万元人民币,德方按月资助每人1500欧元。

  申报时间2021年3月1日-4月30日。具体申报启动时间视项目岗位发布时间而定。

  请在站博士后、应届博士毕业生、青年博士科研人员仔细阅读《申报指南》,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申报系统,严格按照通知相关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上述各项目申报时间为全国博管办相关项目申报截止时间,请申请人按申报项目的截止时间提前5个工作日完成填报,人事处进行网上审核。

  联系人:董思源 联系电话:23975902 电子邮箱:sydong@imr.ac.cn  

文档附件
附件:2021 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指南.pdf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运维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