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针对二次电池体系的原位/工况表征平台
报告人:乔羽 教授,厦门大学
时间:11月28日(周五)下午2:00
地点:李薰楼468会议室
报告摘要:
报告人的研究工作主要以探索重要新型二次电池表界面动态演化过程、产气过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体系中相变、结构演化、氧化还原机理为出发点,设计并搭建针对二次电池体系的原位谱学表征测试平台(结合“光谱-质谱-能谱”等多表征技术联用技术),进而原创性的发现和阐明了一系列重要反应过程(去溶剂化过程,等)、中间相、共生结构、中间产物在相关电极材料结构演化过程中的独特工作原理,为相应体系的材料研发和界面设计提供重要的设计思路。报告人针对多个重要二次电池场景(界面去溶剂化过程、层状氧化物正极共生相和层错,等)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攻坚,将去溶剂化动态过程谱学化呈现,并提出“stacking faults指示符”用来描述层氧材料演化过程中的共生结构演化,揭示对应的结构化学原理并证明争议性问题。本报告在于分享界面演化、产气、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层错和局域共价环境的思考和设计思路,引导和推动相关界面电化学、高比能正极材料改性与设计优化。
报告人简介:

乔羽,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基础研究专项”获得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闽江特聘”教授,福建省杰青。主要研究方向:二次电池相关新型电化学储能体系开发(高比能正极材料中结构相变精细分析和新型反应机理,电极电解液表界面电化学过程,二次电池产气精细分析,等);二次电池相关电化学原位谱学表征(原位气相质谱、分子光谱、结构射线谱学,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Energy(2篇), Nature Catalysis, Nature Sustainability, Joule (7篇),等科研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多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现任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顾问编委。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林祖赓青年科技奖、达摩院“青橙奖-最具潜力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