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24日(周一)上午10:00-12:00
地点:师昌绪楼403室
题目:原位液相电镜的发展及其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
报告人:廖洪钢 厦门大学 教授
摘要:
原位电镜可从原子分子尺度实时成像并获取界面离子分子的结构及价态的高空间分辨率信息,突破了过去电镜只能看真空中“不会动”的静止样本,实现了对材料微观反应动态过程的成像,从而使微观领域研究从静态跨入动态的新阶段,为深入研究界面电化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团队致力于原位电镜技术开发及其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自主开发研制了多种原位透射电镜芯片反应器和控制系统,将气液体流场、电光热力控制与测量引入纳米芯片反应器,突破了电化学原位显微表征分辨率低及真实反应条件难实现的两大瓶颈,实现了多个反应体系的原子尺度实时成像及动态反应过程追踪。对固液界面原子分辨动态成像,追踪单离子动态及输运过程,发现界面富集相新结构及溶液中离子跳跃运动模式,亚纳米通道中物质超输运新现象等。探究电化学界面反应及电子转移过程,首次发现了锂硫电池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揭示出在传统的电化学界面“内球反应”和“外球反应”机制外存在第三种“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在锂硫电池高浓电解液体系中发现,高浓电解液会在电极材料附近形成高浓液体层,该高浓层中多硫离子与锂离子等通过电子隧穿实现电子导电,进而实现液相中同时存在离子导电与电子导电通路,因此将电化学界面反应拓展为三维反应。
参考文献:
[1] Zhou,SY;zheng,QZ;et. al,Nature,2025,accepted.
[2] Zhou,SY;Si,J;et. al,Nature,2023,621:75-81.
[3] Liu,S.G.;Han,X.B.,et. al,Science Advances,2023,10.1126/sciadv.adf843.
[4] Yin,SH;Yi,HG;Liu,ML,et. al,Nature Commun.,2024,15,6229.
[5] Xiao,LP;Zheng,QZ;Luo,SW;et. al,Science Advances,2024,10,eadn2707.
报告人简介:

厦门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致力于原位电镜技术开发及其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完成了早期原位液相电镜晶体生长过程的示范性研究,成果两次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被评论为“Shaping the future of nanocrystal”。发现了锂硫电池中“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在Nature首次刊发锂硫电池领域的研究论文,为下一代电池设计提供指导,共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软著60余件,出版学术著作4本。曾任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微束分析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与表征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原位电子显微学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获第十二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23),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5获得发明创业奖-人物奖,2025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