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金属所邀请,2025年度“李薰合作研究奖”获得者——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制造讲席教授傅铭旺于4月17日至26日到所访问及学术交流。
来访期间,傅铭旺教授为金属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目为“Size Effects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Multi-Scaled Manufacturing”的学术报告。在报告开始前,所长刘岗代表金属所向傅铭旺教授颁发了“李薰合作研究奖”奖牌。报告和颁奖仪式由张士宏研究员主持。
在报告中,傅铭旺教授向与会师生分析了多尺度变形加工中材料的尺寸效应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多种物理机制与模型的发展,以及尺寸效应对多尺度金属成形行为与性能的影响,详细讲述了尺寸效应引起的“越小越强”(the smaller, the stronger, SS)和“越小越弱”(the smaller, the weaker, SW) 实验现象观测及物理来源,特别讨论了通过巧妙实验设计及加载对SW现象的深入研究结果。同时,对比了现有尺寸效应的数学模型与材料科学中试样尺寸效应来源、局部梯度强化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分享了利用尺寸效应优化金属构件结构设计协同提升零件成形质量和模具使用寿命的具体案例。报告得到了与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热烈响应,大家与傅铭旺教授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傅铭旺教授还与材料制备与加工研究部团队就超细丝线材加工、性能测试方法与精度、尺寸效应物理本质以及晶体塑性理论和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基于组织特征的金属断裂模型,重点研究了关于缺陷类型与应力状态、材料差异流程和组织特征的内在关联性及量化方法等的相关问题。来访期间,傅铭旺教授参观了塑性加工实验室。
傅铭旺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制造讲席教授、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和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的会士、英国皇家学会Wolfson客座院士、香港理工大学先进制造研究院副院长。他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在先进材料加工、多尺度制造、金属成形制造中的损伤与断裂、材料服役中的疲劳、制造中的多尺度力学行为、塑性变形和成形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等方面。目前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其中半数以上发表在Web of Science相应学科前10%的高水平期刊上;共有7本英文专著,全部由国际顶级出版社出版,包括纽约的Marcel Dekker,伦敦的Springer-Verlag Ltd,CRC Press,Taylor&Francis Group和Elsevier。Marcel Dekker出版的《计算机辅助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中文翻译版由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

刘岗所长为傅铭旺教授颁发“李薰合作研究奖”奖牌

傅铭旺教授作报告

傅铭旺教授参观塑性加工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