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统计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财政经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年度统计
2015年度年鉴
 
2017-02-17 | 文章来源:        【 】【打印】【关闭

  所   长:杨 
  党委负责人:马 
  地  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
  邮政编码:110016
  电  话:024-23843605
  传  真:024-23891320
  电子信箱:imr@imr.ac.cn
  网  址:http://
www.imr.cas.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首任所长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19995月,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在“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建设中,金属所与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整合成立现金属所。

  金属所是涵盖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综合型研究所,1999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金属所以“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为使命,主要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尺度下超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耐苛刻环境超级结构材料、金属材料失效机理与防护技术、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基于计算的材料与工艺设计、新型能源材料与生物材料等。

  2011年金属所启动实施“创新2020”,“创新2020”的定位与目标是:以关键金属结构材料研发为主体,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所。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主要目标,以航空航天、能源、装备制造业、环境、人口健康等领域的材料需求为牵引,开展高品质关键材料研究;以学科共性技术为内在主线,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全面提升材料品质;优化学科布局、凝聚人才、搭建完善研发平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更显著、全面的科技产出、国际影响和社会贡献实现向一流研究所的整体跨越。2014年金属所顺利通过中科院组织的“一三五”国际评估,专家组对金属所整体科研和管理水平以及“一三五”发展规划给出了高度评价。

  为贯彻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金属所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全链条全要素、贯通式的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将定位于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产业孵化到技术推广的全链条、贯通式的材料研究,促进材料的原始创新以及成果高效快速转化,引领和带动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将探索跨部门跨行业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和全链条全要素贯通式科技新体制。同时,在沈阳市浑南新区共建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41024日,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区域性创新平台协议书》。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共同支持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建设。

  金属所的研究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类国家实验室;应用研究方面拥有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和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方面拥有两个国家工程中心: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金属所还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金属所坚持实施“人才兴所”战略,培养和凝聚了大批优秀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截至2014年底,金属所共有在职职工903人。其中科技人员589人、科技支撑人员20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新增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4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27人;全所进入创新岗位883人。

  金属所共有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20143月,金属所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这是继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于2008年入选中组部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后,金属所又一次荣获国家级人才基地殊荣。

  金属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715人(其中硕士生302人、博士生413人)、在站博士后44人。

  2014年全所科技任务进展顺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航空发动机用材料技术、精密管材、特殊环境材料、航天工程材料、纳米复合防腐蚀涂料等配套项目进展顺利。金属所结构材料多品种、小批量科研生产基地项目获得批准,将新增工艺设备46台套。民用材料技术方面,先进航空发动机用TiAl叶片、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叶片、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防护涂层、高铁材料技术、核用B4C/Al中子吸收材料、核电关键部件安全评估、跨海大桥腐蚀防护技术等为相关重大工程、重点行业及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技术支持,金属所产学研合作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基础研究方面,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梯度纳米材料”展望性文章,凝固偏析新理论、纳米催化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体心立方金属应力诱发相变、石墨烯、三维拓扑半金属材料、新型防腐蚀涂层、金属材料高效高质循环利用技术等多项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失效分析等公益性研究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金属所发表SCI论文738篇。申请专利286项,授权209项,发表专著2部,软件著作权3件,负责制定的2项国家标准已颁布。“金属材料的纳米孪晶强化”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金属所国际交流持续活跃。全年共计派出258人次,接待来访约268人次;接待李薰奖系列科学家11 位。2014年举办了第五届能源、水和健康纳米科学进展三边研讨会,与波音公司等公司及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项5项。获批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项目2项、发展中国家访问学者计划 2项、国家外专局人才项目3项。截至2014年底,金属所共有15位科研人员在26个国际组织任职,26位科研人员在51个国际期刊任职,体现了金属所的国际影响力。

  金属所受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等委托,编辑出版《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材料科学与技术》(英文版)、《材料研究学报》(中文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等6种学术刊物。

(撰稿人:刘言 审稿人:黄粮)

 

文档附件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运维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