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返回专题首页
春蚕丝尽情悠长—— 纪念恩师胡壮麒院士
2016-09-21  |   金属所 孙文儒        【 】【打印】【关闭

  转瞬之间,胡先生去世已逾两个月了。两个月来,与先生相处的往事时时浮现于我的脑海,萦绕于我的思绪中。现在我甚至不愿打开所里的网页,因为照片上先生的目光是那样慈祥而又深邃,模样是那样熟悉而又亲切,映入眼帘的那一刻总是让我心中隐隐作痛,不忍直视而又不愿将目光离开。

  我于1993年师从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从那时起一直在先生的身边学习和工作。先生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深深地感染和感动着我,我也从心底里庆幸此生能够成为先生的学生,并能够一直在他老人家的身边工作,一直亲受他的指导和指引。

  在我的印象中,工作几乎是先生的全部世界,他老人家的一生是一直不停歇地辛勤工作的一生,直至离去。高温合金、快速凝固材料、镁合金、超导材料、生物医学材料、计算材料学等等,只要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新材料新技术,他都不遗余力地进行谋划、扶持或指导帮助。在这些方面,先生是有求必应的,无论是他工作的部门、所内其他部门还是所外单位,他都会无私地给予帮助。也正因为如此,先生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下班以后,他的公文包中总是塞满了报告、文章和资料,他自己幽默地称为“家庭作业”。

  相对于其他人,先生对我的科研工作给予了更多的指导和扶助,对我的影响也如父亲般深刻和久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了磷在高温合金中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但这一结果在那时难免遭到各种各样的质疑。同时,当时的研究经费十分匮乏,很难支撑进一步的研究。在那种情况下,我所变形高温合金的发展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先生高瞻远瞩,提出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都必须坚持变形高温合金的发展,都必须保持高温合金学术方向的完整性。是先生独具慧眼,指出磷的强化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无论存在多少质疑和阻力,都必须坚持研究下去。当年,他率领我们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和863等项目,坚持不懈地开展研究。在最困难的时候,课题组马上就要经费赤字了,他亲自给沈阳市科技局局长写信,陈述关于磷的研究的重要性,沈阳市特批专项研究经费60万元,才使课题组度过了难关并得以保留下来。在人员方面,每年他都分给我们课题组一名博士生进行磷的作用研究,累计有十余名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先生和所里的大力支持下,以磷、硼复合强化的GH4169G合金逐渐由基础研究走向应用。但是在应用之初,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更加强烈。那个时候,先生多次带领我们到位于成都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去介绍磷的研究成果,最后才使设计所的人员坚定了信心,选用GH4169G合金制作我国正在研制的先进发动机整体叶盘。但是,由于反对的声音十分强烈,首次立项没有成功。于是先生带领我们自筹经费,联合冶金厂和锻造厂制备出GH41689G合金大棒材和整体叶盘,达到了棒材和整体叶盘的技术条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GH4169G合金整体叶盘研制项目才于2009年得以正式立项。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工业生产的各种技术问题不断出现,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又是先生带领我们亲自到工厂去解决问题,协调关系,才使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克服了各种困难,逐渐站稳了脚跟。回顾一路走来的过程,如果没有先生坚韧不拔的努力与支持,磷的强化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很可能还在原地徘徊或半路夭折。先生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信念不仅源于他敏锐的科学眼光,还在于他对民族工业振兴具有深切的责任感。

  先生的生活是异常简朴的。尽管高温合金研究部的科研经费在所里各部门中一直是相对较多的,但从我认识先生之日起,他一直坚持将用过的信封和废纸收集起来重新利用。他给我们的便笺都是用废纸的背面写的,给我们的资料也都是用旧信封装的。一件格子西装、一件黑色西装、一件夹克衫、一两条深色裤子,这就是先生的主要装束,二十多年来几无变化。但无论在任何场合,先生的装束总是干净而整齐的。我们一起出差用餐,都是吃饱就好的原则,从不剩餐。掌握巨额的科研经费而不轻易浪费一分一厘,他坚持这样原则,一生从未改变。

  帮助他人,先人后己,是先生秉持一生的做人原则。对待自己的学生,他不仅从学业上给予兢兢业业的指导,而且从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家庭、生活和事业上,只要能够帮助的,他都不遗余力,因此赢得了深深的爱戴。当然,能够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和尊敬,除了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之外,更多的是他老人家身上所具有的坦荡的胸襟,崇高的情怀和厚重的师德。对待同事,先生同样是不计私利,帮助为先。在改革开放以前,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涨工资,他把名额让给同事,理由是同事的家庭更困难。分房子,他也把名额让出去,理由是别人更加需要。但是,后来从闲谈中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先生的儿子在家复习功课占用了桌椅,他就只能站着写材料,可见当时他家的房子是多么拥挤。先生就是这样与人为善,与人为先。但是,先生对待工作却时时走在前面,干在前面。在他八十岁以后,先后因心脏病、糖尿病等住院,出院后我们劝他中午多休息一会,到周围散散步,放松一下,但他从没有这样做。后来师母陈老师告诉我们,先生说他不能占用工作时间锻炼身体。这种严格的自律精神,是一生才能养成的美好品格。

  在我看来,先生的伟大更在于他深深地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先生于1929年生于上海的一个富庶之家,从小生活条件十分优越,青少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学期间,正逢上海解放,他看到解放军秋毫无犯,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扬眉吐气,百业振兴,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终生报效祖国的信念。毕业时他已打定主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毕业分配表上,他义无反顾地填上了三个‘无条件’:到什么地方无条件,分配到什么单位无条件,搞什么专业无条件。1952年,他辞别上海优裕的家庭,来到了条件特别艰苦的东北。在抚顺钢厂和大连钢厂,他和同事们搞出了一项又一项创新性成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辽宁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他又投身于国防急需的高温合金新材料研究中,急国家之所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然而遗憾的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他被打成右派,关进牛棚,几个月不能回家。随后又被下放到农村。直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之后,他的科研事业才又重新步入正轨。然而,先生在提到这段往事的时候,表情是平静的,甚至有时候还带着笑容,从未见他有过任何的抱怨。他只是要通过对往事的追述,告诉我们今天的科研条件有多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自己一直是这样做的,也激励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去日本开会,他叮嘱我们哪些是公益座位不能随便坐,乘扶梯要靠一边站给着急的人留一条路,等等这些小事,他说中国人的形象就是要从这些小事树立起来。他是爱这个国家的,因此是可敬的。

  先生一直在用他的行为教育着我,激励着我,直至离开。在最后的病中,我去探视的时候,先生最关心的事情,仍然是我的工作。他问我GH4169G合金整体叶盘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还有什么问题;问我课题组的经费情况,运行情况;叮嘱我要努力工作,坚持创新,坚定信心,等等。我回答着,应承着,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彼时的内心却是无比震撼。如此情怀,感天动地!

  先生就这样走了,他用坚持一生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先生的行为,因为是坚持一生的,所以是真实的。因为是真实的,所以是宝贵的,也是高贵的。

  遵照他老人家的遗嘱,死后不搞追悼会,不搞任何纪念活动,一切从简。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朋友、同事、同行和机关团体自发地前来吊唁。没有悼词,只有鞠躬、鲜花、眼泪和无尽的哀思,送老人家最后一程。我最后一眼端详先生的面容,安详但十分瘦弱,他已为材料科学和国防事业贡献出最后一丝精力。就在这一刻,我想起了徐志摩那句诗:我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的,先生走的洒脱,走的浪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生为了中国的材料科学事业,为了民族的振兴,做到了鞠躬尽瘁,但不会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和情怀将永驻我们的心中,激励我们坚定地前行!

文档附件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联系人邮箱: office@im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