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加入收藏  
首页        俱乐部简介        特色活动        主题活动        金彩生活        联系我们
您正在访问:通知公告
7.11】功能材料沙龙第39期活动
邓德会 研究员
杨帆 研究员
2018-07-06 | 供稿: 青年职工俱乐部        【 】【打印】【关闭

  报 告 一:二维材料表界面化学与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

  主讲嘉宾:邓德会 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 告 二:限域氧化物纳米结构的表界面催化

  主讲嘉宾:杨帆 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时  间:7月11日(周三)14:30-17:00

  地  点:李薰楼468会议室

  报告一简介:

  贵金属替代催化剂已成为电催化和传统多相催化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非贵金属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强酸性、强碱性、高的过电位或高温下容易导致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腐蚀、氧化或烧结,从而造成催化剂的不稳定,甚至失活,严重制约了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苛刻反应条件下的应用,急需在催化材料、催化过程和催化概念上的创新研究。近年来,以石墨烯、硫化钼等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引起了催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些材料电子结构独特、比表面积高、结构稳定,从而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报告人和研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廉价二维催化材料及其杂化结构的可控、宏量制备和表界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小分子如O2、H2、H2O、CO、CH4、CH3OH等催化活化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二维层状材料保护活性金属纳米粒子的“穿透”电子催化的概念,相关原理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并被形象地描述成为催化剂“穿铠甲”,为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苛刻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主讲嘉宾一简介:

  邓德会,研究员,博士,1984年10月生,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2007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015-201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2017年9月至今,任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研究组组长,从事二维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 “铠甲”催化的概念,为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苛刻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在Science、Nat. Nanotechnol.、Chem、Nat. Commun.、Sci. Adv.、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Nano Energy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34篇;SCI总引用4000余次;1篇代表论文入选2016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相关工作多次被C&E News和相关刊物作亮点评述。申报国内外发明专利25件,已授权8件。主持科技部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首批“前沿科学研究重点计划”项目、Tops?e公司项目等10余项项目。曾获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奖(201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奖(团队奖)(2017)、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中国纳米化学新锐奖(2016)、中国催化新秀奖(2014)等荣誉。

  报告二简介:

  氧化物纳米结构及其与金属的界面一直是多相催化研究的一个关注重点,其所涉及的界面效应与尺寸效应也是催化中的两类基本效应。早期的表面催化研究由于局限于单晶表面而无法研究这两种效应;利用分子束外延生长,我们现在可以在不同金属基底上构筑有序氧化物纳米结构与团簇,这为在原子/电子结构尺度深入理解界面与尺寸效应铺平了道路。通过发展具备元素特征(element-specific)的高分辨STM方法,我们研究了FeO,Cu2O和CeO2等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1-5,发现了界面限域作用对氧化物活性位结构与电子结构的调制;进一步通过与纳米粒子在反应中动态变化的关联,我们试图在原子-分子层面解释纳米粒子在催化反应中的尺寸效应。此外,近期我们还将表面原位表征方法进一步拓展用于研究液固界面和电场调控下的表面吸附和反应行为,综合这些结果我们希望探讨如何利用表面科学研究方法实现对纳米催化的深入理解。

  主讲嘉宾二简介:

  杨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2012年期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A&M 大学、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1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杨帆研究员主要从事从模型体系出发的表界面催化基础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对金属-氧化物界面和规整纳米结构表面的催化反应的原子/分子尺度理解,以及开发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原位反应研究方法。近5年来在Nat. Commun.、Sci. Adv.、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cc. Chem. Res.、Nat. Sci. Rev.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 论文20 余篇。现担任现代催化研究方法讲习班教员及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文档附件
相关信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青年职工俱乐部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