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队组成 |
|
|
|
姓名 |
性别 |
类别 |
研究方向 |
入学时间 |
 |
王振麟 |
男 |
直博 |
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 |
2015 |
 |
王砚东 |
男 |
硕博连读 |
铜合金搅拌摩擦加工 |
2017 |
 |
董致远 |
男 |
硕博连读 |
高导热金刚石铜界面热传导机制研究 |
2017 |
 |
李朋阳 |
男 |
博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
2018 |
 |
张敏 |
女 |
硕博连读 |
铝钢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 |
2018 |
 |
刘明 |
女 |
硕博连读 |
铜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 |
2018 |
 |
李肖男 |
男 |
硕博连读 |
碳材料增强6061Al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
2018 |
 |
从珊 |
女 |
硕博连读 |
中熵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 |
2019 |
 |
李宁 |
男 |
博士研究生 |
CoCrFeNiCu高熵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 |
2020 |
 |
谷黎明 |
男 |
硕士研究生 |
金属基复合材料 |
2020 |
 |
刘崟 |
女 |
硕士研究生 |
金属基复合材料 |
2020 |
 |
陆玉先 |
女 |
硕士研究生 |
3D打印 |
2020 |
 |
江水清 |
女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 |
2020 |
 |
薛超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钢和PEEK的搅拌摩擦焊 |
2020 |
 |
杨家星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铜锰合金靶材超细晶研究 |
2020 |
 |
许达善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高导热铝基复合材料 |
2020 |
 |
马俊雅 |
女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铝合金的差速搅拌摩擦焊接 |
2020 |
 |
边鹏博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 |
2020 |
 |
谢东航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2020 |
 |
蔡佳欣 |
女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高温中子吸收材料 |
2020 |
 |
赵光普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光机结构件的增材制造 |
2020 |
 |
张瀚文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碳管铝基复合材料界面调控 |
2020 |
 |
卢宝印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复合材料硬质合金 |
2020 |
 |
姜春阳 |
男 |
博士研究生 |
铝合金树脂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焊 |
2021 |
 |
李福山 |
男 |
博士研究生 |
钛合金的高能束焊接 |
2021 |
 |
唐旭 |
女 |
博士研究生 |
增材制造复合材料 |
2021 |
 |
朱彦菲 |
女 |
博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金属树脂多材料复合结构增材制造基础及工艺研究 |
2021 |
 |
石宝铭 |
男 |
博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铝基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接 |
2021 |
 |
边鑫 |
男 |
硕士研究生 |
高强韧纳米碳铝基复合材料 |
2021 |
 |
张冉 |
女 |
硕士研究生 |
铝基复合材料成分设计 |
2021 |
 |
陈世贤 |
男 |
硕士研究生 |
铝基复合材料强韧化 |
2021 |
 |
冯效铭 |
男 |
硕士研究生 |
复合材料模拟计算 |
2021 |
 |
陈云涛 |
男 |
硕士研究生 |
新型耐高温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 |
2021 |
 |
曾皓 |
男 |
硕士研究生 |
固态增材制造 |
2021 |
 |
单勃翰 |
男 |
硕士研究生 |
搅拌摩擦挤压制备高强高导材料 |
2021 |
 |
刘鹏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超高强铝合金固态增材制造 |
2021 |
 |
刘景新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金属基复合材料 |
2021 |
 |
韩敏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钛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残余应力与疲劳行为研究 |
2021 |
 |
贾煜琦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光机结构件的增材制造 |
2021 |
 |
沈宇佳 |
男 |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
5***铝合金的熔炼与制备 |
2021 |
|
|